夜观天象,以见真龙

晚饭后,我带着垫子上了天台,去观星。其实本来是比较悲观的,认为在深圳不大可能看得到人造卫星以外的星星。事实是,在我刚躺在垫子上不久,我就看到了大角星。那时候我想,这搞不好是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可我拿起星图一照,上面赫然写着:Arcturus,即大角星。
我今天上去观星主要就是为了找龙。没想到第一颗星就和龙有关。因为曾经的角宿就是由大角和今天的角宿一组成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角宿去掉了大角,改成今天的角宿二。
顺着大角往下不远,有一颗微弱的星,这一颗就是角宿一。星图上显示的是:Spica。在角宿一往上不远的地方是更弱的一些的角宿二,Heze。这两颗星构成了天龙之角。
在角宿往左一段距离是月亮,月亮再往左有一颗大概与角宿一差不多的亮度的星,那便是我今晚上最想找到的星,心宿二,Antares。心宿二下去一些,是尾宿二,Wei。
我思量了一下由角宿到尾宿的大致跨度,这一跨度中的一系列的星星,就构成了古人所谓的天龙。然而今晚,在深圳,我只能看得见天龙的两颗星:角宿二和心宿一。但这已经让我很满足了。毕竟这是两颗最主要的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以外的收获,东北部看到了蓝色的织女星,Vage。西北看到了北斗三星:摇光,开阳和玉衡。其它四星太暗不见于天。最后还看到了木星,就在京基100 上去一点点的位置。当然包括大角在内的这些星都只能算作意外的收获,毕竟今晚我是去寻龙的。角宿一与心宿二才是我想要找的星星。
我们知道,古代二十八星宿,分四象:东七宿曰青龙,南七宿曰朱雀,西七宿曰白虎和北七宿曰玄武。
我们的民族图腾龙,很可能是由四象之一的青龙演化而来,而非由部落图腾演化而来。古人常用龙指代东七宿。比如,最有名的周易开篇之乾卦:

之所以用小篆纵排,是由于我认为参悟古文要按古法。尤其是周易,从初九到上九是有空间顺序的,如果横排排版,初九到上九,由上到下,正好是反序,不利于理解周易。二是小篆是最接近周易原版的字体,近古,才可以致古。
我读过各种版本的关于乾卦的释读,都觉得不以为然。直到我用青龙星宿去释乾卦,这一卦的含义才豁然开朗。
在释乾卦前,我要先解释一下作为星宿的龙的内涵。
龙即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
其实早期应该只有角,亢,氐,房,心,尾这六宿,我主观上认为箕是后期加进去的。


这六宿分别代表着龙角,龙颈,龙爪,龙胸,龙心和龙尾。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条飞跃在古人天幕上的一条巨龙。这条巨龙,有什么特点呢?特点是,他们在春天的黄昏,由龙角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在夏天的黄昏,升入南方的天空,在秋天的黄昏,龙角触入西北的地平线,冬天则完全隐入地底。说文解字,龙字条这样解释: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则正是描述的龙星的这一现象。

而乾卦,则正是对龙星的这一特质的在描述。
初九,潛龍勿用。是说冬天,龙星遁入地底,不可见。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则是说,春天,龙星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则是说,夏天,龙星升入南方的天空中。
上九,亢龍有悔。则是说,秋天,龙角遁入地下。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则是说,龙头遁入地下之后,群龙无首的景象。
这里出现了一个词,可以很明确的界定这里的龙就是指龙星,即上九里出现的亢龙。所谓亢龙者,即亢宿也。
彖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我之前读者一句的时候,印象很深刻,因为这里有一个语音的顶针,读起来很精彩。但我无法晓得其中含义。何为六位,何为六龙?当用龙星去释乾卦,则一切都是一目了然的。六龙就是角,亢,氐,房,心,尾,箕这六个星宿。时乘六龙以御天,则为根据这六个星宿的运动可以了解星象,授民以时。
何为授民以时呢?这是古代的天文官火正,就是根据火星,又叫大火,就是诗经中那句:七月流火的火星,也就是心宿二。火正通过观测星宿二的位置,来界定日期。我们今天的日期,有现成的历法,但是古代尚未由如此精确的历法,一切的日期界定是需要通过观星象来获取。于是就有了专门观测火星的火正。火星,也就是星宿二,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春分是从东方地平线出现,秋分时又从西方地平线消失。正好方便古人确定春秋分的日期。这也是说文解字,龙字条所解释的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明白了这些,就明白了龙星对古人的意义之所在,它不但帮助古人界定了春秋分,还帮助古人确定了东西方。它是帮助古人周正时间与空间的重要存在。所以,乘六龙可以御天。东西南北上下之六位乃可分明。
另外,山海经也有对四方神的描述,我摘录如下: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南方祝融,兽神人面,乘两龙。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东南西三神都是乘两龙,唯独北方神是乘蛇。所谓龙入地则为蛇,蛇升天则成龙。
当我们把这一切带入到龙星系统,正好一切又都迎刃而解。因为在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在春夏秋三季,龙星是在天上的,而秋季开始,龙星这逐渐隐入地下。千字文曰:秋收冬藏,正好解释了龙星在秋冬两季节的状态。这也呼应了山海经中西方神虽然乘两龙但是耳一蛇,而北方神则耳两青蛇,踩两青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系统。他有自己的完整的一套语言与意境。有时候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去释古,觉得不合理,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很多词与意境,在古代有其内涵,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原本的内涵可能会慢慢偏移,以至于今天的我们,往往失去了去诠释原初内涵的能力。以至于我们对很多东西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

7月1日于花村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