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观影总结

【2020】

往常年都是读书和观影一起总结,很残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2020年我一本书都没读完过。可能是终于到了看到书就心情烦躁的年纪了吧。这一年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被用来刷知乎了。以至于没有时间用来看书。好在还是看了一些影视作品,于是便根据豆瓣的记录简单的做一个总结。

电影:

唐顿庄园 英国 2019
罗拉快跑 德国 1998
监狱风云 香港 1987
整蛊专家 香港 1991
碟中谍6 美国 2018
攻壳机动队 美国 2017
秘密特工 美国 2015
偷拐抢骗 英国 2000
新喜剧之王 大陆 2019
命运喜欢恶作剧 大陆 1989
何以为家 黎巴嫩 2018
邪不压正 大陆 2018
佛罗里达乐园 美国 2017
尔虞我诈 美国 1980
他们已不在变老 英国 2018
丹麦女孩 英国 2016
醉乡民谣 美国2013
玩具总动员4 美国2019
玩具总动员 美国 1995
玩具总动员 2 美国1999
玩具总动员 3 美国 2010
回到未来 1~3美国1985
孤儿怨 美国 2009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大陆 2018
西虹市首富 大陆 2018
信条 英国2020
我和我的祖国 大陆 2019
树大招风 香港 2016
门徒 香港 2007
心灵奇旅 美国 2020

电视剧:
唐顿庄园 第一季 英国 2010
唐顿庄园 第二季 英国 2011
唐顿庄园 第三季 英国 2012
风骚律师第五季 美国 2020
小谢尔顿 第一季 美国 2017
双峰 第一季 美国 1990
大西洋帝国 美国 2012
后翼弃兵 美国 2020

综艺:
最强大脑 第七季
演员请就位
令人心动的offer

绿色的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
唐顿庄园是岁末年初的时候上映了一部电影,看了之后观感不错,于是回来继续看了几部电视剧,感觉也不错,但是直到男主车祸去世感觉剧情起伏太大,所以就弃剧了。

风骚律师是我的最爱,去年其实是从第一季又重新刷了一遍。很可惜这么好的作品因为没有营销,没有炒作而默默无闻不被人知。略有些遗憾的是查克死的有点早,查克死了之后,整部剧最有张力的矛盾就不复存在了。其实剩下来的两季某种程度还是在消费查克的影响。

双峰是一直要刷大卫林奇的作品全集,还差几部了,双峰是个大头,第一季整体的节奏把握的非常好,到了第二季,可能是为了赚钱,一下子又8集每季变成22集每季,但是整体的剧情量并没有多多少,所以第二季就变得无比拖沓。很多无关紧要的支系情节看得有些让人厌烦。但是为了第三季,一定要耐心地看完第二季。感觉这应该是部神剧。

何以为家这样的反战,儿童电影其实很容易博得观众同情的。那种无家可归,那种物质贫乏的感觉其实已经离我们非常遥远了。

佛罗里达乐园是另一个极端。就是何以为家告诉我们中东的人民日子过得水深火热,这部佛罗里达乐园又告诉我们,贵为灯塔国也有人过得水深火热。这个片子脱离剧情,光谈表现手法我也觉得是非常新颖的。谁让一度让人昏昏欲睡,但是由于这种不修饰掉垃圾时间的处理方式,让影片很有说服力,因为我们生活中就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垃圾时间,但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几乎都是有信息量的有效时间。而这部片却是让影片中充满了大量的无意义的垃圾镜头,看似无意义,事实却是非常能说服观众的,当然前提是能让观众不睡掉。

丹麦女孩是比较考验小雀斑的演技的,之前看神奇动物系列的时候并不喜欢小雀斑,感觉他有些弱,和印象中的冒险故事里的英雄形象有些差距。但是在丹麦女孩里,小雀斑却表现出了夫子所谓南方之强的强大。但是他的这个选择在我看来有点自私做作。身边那么多人的付出成全了你的一个小心愿,这种主义,这种精神,大概就是那种能令白左们高潮的精神内核了吧。

醉乡民谣拍的一般,但是我喜欢里面的民谣,还喜欢Carey Mulligan,她是如此的漂亮,以至于我一直期待电影能多排些她的戏份。说实话,没有人对丧男感兴趣除非你是海边的曼彻斯特。

很偶然的才发现原来玩具总动员都出4了,上映的时候我一点都不知道,10年前看的3已经完全忘记了,光记着3很好看了。看完4之后其实觉得有点不过瘾了,好像巴斯光年的戏份太少了。忽然开始讲胡迪和牧羊少女的感情了,觉得和以前的剧情不大一样了。后来又重新看了一遍1~3。发现前面的虽然由于技术原因做的很粗糙,但是做的用心,也是很好看的。竟然不经意间有一种希望皮克斯能做一做1,2的重制版了。

孤儿怨这么多年一直有人推荐我看,但我是不喜欢看恐怖电影的,我害怕恐怖的事情嘛,所以一直没看。这次看果然是惊悚。真正令人恐怖的事情其实就是那种未知,意想不到的事物,这个片实在经典,比较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因为人少看实在太惊悚,看完可能不敢睡觉。

信条应该是质量最高的片了吧,可惜我岁数大了,实在没精力一遍遍的看,一帧帧的重复咀嚼了。不像以前看记忆碎片的时候,越看越高潮。现在看信条,看完了就觉得累,觉得是自己的智商被诺兰按在地上摩擦了两个小时。但是不论怎么说,这个片都是好片,唯一的问题就是男主不行,如果把男主CP换成小雀斑和卷福,立马就变成爆款。大家要求没那么高,就是喜欢看脸的嘛,你为什么老是直男思维呢。搞那么一套一套的公式,大家要是喜欢公式,那就呆在公司加班了,谁去看电影啊。

门徒还行,刘德华这个人老是端着,所以演不了平淡的角色,要他演个坏人,反而感觉挺释然的。这个片真正让人觉得惊喜的反而是古天乐。一开始王家卫刚拍电影的时候是找刘德华做主演的,就是那个旺角卡门,后来到了阿飞正传就变成了配角,再后来刘德华就直接无缘老王的电影了。用王家卫来评判刘德华的演技似乎有些不公正,但是刘老是给人一脸正气的样子真是令人讨厌啊。我们看电影还是喜欢看阿飞正传里张国荣这样的充满了玩世不恭的角色的故事。一身正气总感觉像是小学时候学校组织看的那种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心灵奇旅,这个片乍一看,挺惊艳,而且还是皮克斯少有的名字里不带总动员的电影。但是看完了之后,感觉还是熟悉的味道,吃多了也有那么一点想吐的感觉。欧美这种凡是与心灵探索有关系的电影我看了都会有点不舒服。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他们吃饱了,就开始躺下来思索生存的意义,然后就开始意淫一些让自己伟大正的道德形象来让自己高潮。我觉得这没啥高尚的,真正的高尚很简单就是不搞双标,不欺负弱小嘛。你们吃饱了喝足了,躺着打宝隔的时候,能不能算一算,世界的资源够不够所有人都能按你们的标准过这样的生活呢,你不思考这个,光天天意淫一些让自己觉得自己很高尚的事情出来这属于伪善嘛。这也是为什么我很讨厌那些总把自己搞得很精致的人,因为这个世界人均不精致,你越精致越说明你站在了跷跷板的另一端。当然,这是另外一回事,和电影可能没那么大的关系,主要是我对好莱坞的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品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感。就像婆罗门看到了达利特就老是能嗅到一种令人作呕的味道一样。很多人老是在嚷嚷着要建立电影工业,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因为一旦建立起电影工业,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乘胜追击搞一个文学工业,以后文学作品也可以流水线生产了。

今年还看了几步综艺。最强大脑我觉得赛制是有问题的,你既然是要选最强大脑那就应该所有人一起做一样的题,有统一的积分,根据积分搞天梯榜。最后的冠军就是所有题做完之后,总积分最高的那个人。这样搞大家都心服口服嘛,你现在这个,搞了各种让人看不懂的赛制,看起来很高大上,最后的结果是,更有实力的往往被不经意就筛选出去了,混数的因为留在了一个好队伍里而货到了最后。还有,你搞最强大脑能不能多请一些科学家嘉宾呢,你搞一些经济学家什么的擦边球我也就不说什么了,你搞一些文艺界的朋友来干啥呢,他们和最强大脑有什么关系呢。

演员请就位是跟着女朋友看的,觉得是挺浪费时间的一档节目。节目组搞得导演也不是一个档次的,完了每次都是尔冬升导演这边垫底,我看了都有点心疼尔冬升导演了。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最大的槽点就是搞了一个临时换人的机制。这太特么尴尬了。中间走的那两个尴尬,中间插进来的那两个更尴尬。我最心疼的就是南希小姐姐,那么优秀的小姐姐,面试时自信满满,实习结束时伤痕累累,真的是令人心塞啊。这是故意的让人看完心情无法愉悦。

总的来说,现在的大片动不动就要正经世界,这个套路高多了就令人无比的疲惫。我希望多一些风骚律师那样的作品,就是聚焦在一个小的领域,把故事讲的饱满经常。而不是动不动就开着主角光环去拯救世界,我们陈莲仁上一天班就已经够累了,晚上还要买票去影院观看自己是如何被人拯救的,这不作贱自己么。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