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我玄鸟,古我先王
降我玄鸟是指《诗经-商颂-玄鸟》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一首是宋人祭祀先祖武丁的乐歌。
宋之于商是一脉相承的,《史记-宋微子世家》云:“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应为微子启,避景帝讳,故曰开)微子虽然是帝乙的长子,却是庶出,不能继位。因此帝位传于嫡子受,曰帝辛,即为后世所熟知的商纣王。帝辛为日名,受是名,纣是周人对帝辛的蔑称。武王克商之后,封帝辛子武庚于殷以继殷祀。至三监之乱,周公伐之,乃命微子代殷后,奉其先祀。
那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作何解?
《左传》昭公十七年云:郯(tan)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hao)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郯子为郯国人,今山东临沂郯城县。位置如图所示:郯城正上淄博一代为齐国,左上曲阜一代为鲁国,左侧商丘一代为宋国。再往左郑州一代为郑国,商朝前期有郑州商城遗址,就在今天郑州城内,郑州右上为安阳,商朝后期的殷就在这一带。
左传这段话的意思是郯子去拜访鲁国,有人问少皞为什么用鸟来作官名,郯子答道:我祖先的事情,我知道一些。少皞(同少昊,后作少昊)的名字是挚,他在位的时候,正好凤鸟过来了,于是用鸟来记事,也用鸟来作官名。郯子说少昊是自己的祖先,那么少昊是谁呢?我们知道,在商周一代,人们喜欢把位于东边的一些部落的人称之为东夷人。那么郯子口中的少昊,如果不出意外,他就是东夷本夷,是最正宗的东夷,并且还是东夷人的先祖。
夷者大弓也。东夷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善长射箭,故夷字为大弓相合。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尚鸟,即为鸟夷文化。前文郯子所讲少昊用鸟来命官。
我认为鸟文化是某种更深层的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以鸟为图标去表达那一更深层的文化。那么,东夷人的那个更深层的文化是什么呢?
我们似乎可以从古代文献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
这里提到了句芒,蓐收,玄冥。正好山海经中有相似的人物:
《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海外西经》:“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海外北经》“北方禺疆,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左传中的句芒,蓐收与山海经中的名字完全一样,由此可知,句芒是东方之神,蓐收是西方之神。而玄冥呢?我认为玄冥应该是北方之神禺疆的另一种称谓。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 ,火正曰祝融 ,金正曰蓐收 ,水正曰玄冥 ,土正曰后土 。” 杜预 注:“正,官长也。”即把五方神与五材做了关联,水对应的是北方,其神曰玄冥,一如木对应的是东方,其神曰句芒。
又《礼记-月令》:“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颛顼 ,其神玄冥 。” 四时与四方的对应关系是春夏秋冬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因此冬时对应的即为北方,其神曰玄冥。
并且上文“少皞氏有四叔:……实能金、木及水。” 已知,重为句芒,东方之神,主木;该为蓐收,西方之神,主金;修及熙为玄冥,自然就是主水的北方之神。
我们习惯把先秦时关于四方及其神的相关概念统称为四方风以与后世由四方风演化而成的五行系统做区别。所谓四方风是指出土于殷墟卜辞中的一块刻辞,收入《甲骨文合集》14294版,如图所示:
著名甲骨学家,史学家胡厚宣先生在1944年发表的《甲骨文四方风名考》一文中将其释为:
东方曰析,风曰协;
南方曰夹,风曰徵;
西方曰夷,风曰彝;
北方曰宛,风曰伇。
这块出土的牛肩胛骨将考古与传世文献上的神话联系了起来。在此之前,我们对文献上反复的提到的四方及四方神有点不知所云,但是出土这块牛骨之后,我们就非常明确,这是一种上古时期的四方风文化。即对四方进行命名,并派神驻守。如14294所云:东方曰析,风曰协,东方的神叫析,东风的风叫协。神我们都好理解,但何为风呢?这个风字一直困扰着人们。
一种解释认为风为王鸟,或神鸟。即神兽。
为何会有此解呢?是因为甲骨文凤凤同字。都是向图中那样的带着辛字帽的鸟。在甲骨文中,凡是带了辛字帽就成了神圣的东西,比如鸟上带辛则为凤,蛇上带辛则为龙。甚至商字本身也是带着辛字帽的。后来演化成了鳳風,简化之后成了凤风。持这种解释的人似乎认为四方需要四神主管,同时还需要四凤也就是四种神鸟,或者说四种神兽镇守。
但是胡厚宣先生肯定不是持这种观点,不然就会把该字释为凤字了。那么释为风字,又为和解呢?关于四方风,山海经还有几处有提及:
《大荒东经》:有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大荒南经》: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大荒东经》:有人名曰鹓,北方曰鹓,来之风曰𤟇 ,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这里除了提到人/神名,四方名,四风名之外,还提到了出入风,司日月之长短一类的话。似乎出入风与日月长短有关系。那么日月长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尚书-尧典》中这段话: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极,曰交阯。寅敬致日,平秩南为。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土,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寅在易日,平秩朔伏。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
这段话这样读起来非常吃力,我为了方便阅读重新做了排版:
分命羲仲 | 宅嵎夷 | 曰旸谷 | 寅宾出日 | 平秩东作 | 日中 | 星鸟 | 以殷仲春 | 厥民析 | 鸟兽孳尾 |
申命羲叔 | 宅南极 | 曰交阯 | 寅敬致日 | 平秩南为 | 日永 | 星火 | 以正仲夏 | 厥民因 | 鸟兽希革 |
分命和仲 | 宅西土 | 曰昧谷 | 寅饯纳日 | 平秩西成 | 宵中 | 星虚 | 以殷仲秋 | 厥民夷 | 鸟兽毛毨 |
申命和叔 | 宅朔方 | 曰幽都 | 寅在易日 | 平秩朔伏 | 日短 | 星昴 | 以正仲冬 | 厥民隩 | 鸟兽鹬毛 |
这个时候,我觉得将其放到表格里,似乎更直观:
命 | 宅 | 曰 | 日 | 平秩 | 日宵 | 星 | 殷正 | 厥民 | 鸟兽 | |
分命 | 羲仲 | 嵎夷 | 旸谷 | 寅宾出日 | 东作 | 日中 | 鸟 | 殷仲春 | 析 | 孳尾 |
申命 | 羲叔 | 南极 | 交阯 | 寅敬致日 | 南为 | 日永 | 火 | 正仲夏 | 因 | 希革 |
分命 | 和仲 | 西土 | 昧谷 | 寅饯纳日 | 西成 | 宵中 | 虚 | 殷仲秋 | 夷 | 毛毨 |
申命 | 和叔 | 朔方 | 幽都 | 寅在易日 | 朔伏 | 日短 | 昴 | 正仲冬 | 隩 | 鹬毛 |
这段话与四方风有很多能对应起来的地方,我们先看平秩这一列,下面的内容分别是:东作,南为,西成,朔伏,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东南西北,因为在殷正这一类对应的是春夏秋冬。冬所对应的方位正好是北。所以我们大体知道这两列一个是四方,一个是四时。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命这一列,帝分别命令了四个人,大概的意思就是看守,主管的意思,那我们将这一列命名为四官。而后面的宅一列就是这四个人居住的地方。后面的曰列,可以理解为死宅所在的位置,且称之为四都吧。
接下来就是日列,这一列不那么容易看懂,那我们接着看下一列日宵列,这一列讲的是什么,第一个是日中,对应着第三个宵中,我们很快能猜到这里可能讲的是日夜等长,再看第二行是日永而第四行是日短,分别是白天最长,和白天最短,对应四行的春夏秋冬,不难猜出,这一列其实标记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日夜长短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把这一列记作分至。
接下来,到星列,这一列的鸟,火,虚,昴是古代重要的四仲星,用来确定二分二至。
接着是厥民列,这一列我们前文讲四方风时已经知道,这其实是四方神的名字。
最后一列鸟兽,其实就是指,在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鸟兽的一些物候表现。
那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前面没有解析出来的日列,这一列与东南西北对应,出日,致日,纳日,易日,从字面上看,首先出纳最容易理解,出就是出来,纳与之对应那就是出去了。那么太阳从哪出,从哪入呢,当然是从东出,从西入。我们看与之对应的四方四时分别是东南西北与春夏秋冬。因此这一列应该是太阳在春夏秋冬时在东南西北的一个方位。或者说,旭日东升,象征着春季,日到中天,象征着夏日,日落西山象征着秋日。而日落山下,象征着冬日。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列定位成日轨,即太阳运行的轨道。
如此一来,我们稍加整理,这个表就成了这个样子:
四官 | 四宅 | 四都 | 日轨 | 四方 | 分至 | 星 | 四时 | 四神 | 物候 |
羲仲 | 嵎夷 | 旸谷 | 日升 | 东 | 春分 | 鸟 | 春 | 析 | 孳尾 |
羲叔 | 南极 | 交阯 | 日中 | 南 | 夏至 | 火 | 夏 | 因 | 希革 |
和仲 | 西土 | 昧谷 | 日落 | 西 | 秋分 | 虚 | 秋 | 夷 | 毛毨 |
和叔 | 朔方 | 幽都 | 日没 | 北 | 冬至 | 昴 | 冬 | 隩 | 鹬毛 |
由于《尚书-尧典》其实应该是作于大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因此这一篇其实代表的是东周末年时古人的世界观。作为对比这是甲骨文中,商代的四方风:
四方 | 析 | 夹 | 夷 | 宛 |
四风 | 协 | 徵 | 彝 | 伇 |
在看作于商末到周末的山海经中的四方风:
四方神 | 四方名 | 四风名 | 位置 | 职能 |
折丹 | 东方曰折 | 来风曰俊 | 处东极 | 以出入风 |
因因乎 | 南方曰因乎 | 夸风曰乎民 | 处南极 | 以出入风 |
石夷 | / | 来风曰韦 | 处西北隅 | 以司日月之长短。 |
曰鹓 | 北方曰鹓 | 来之风曰𤟇 | 是处东极隅 | 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
通过对比,我们即使不了解其中内涵,我们也知道,从商代甲骨,到山海经,再到尧典,关于四方风的记载是由简到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的。
最早的商代牛骨上只有简单的四方名和四风名,然后到了山海经中,在四方四风的基础上多出来了四神,以及其只能。我们看最后一列的只能。从上到下对应的分别是东南西北,也就是春夏秋冬。我们看冬列,说北方神,即冬神,可以止日月。为什么冬神可以止日月呢?因为古人把一日中四个时间段与一年中的四时做了对应,春天对应到了日升时的早晨,夏天对应到了中午,秋天对应到了傍晚,冬天对应到了日不见天的晚上。这一点在尧典的日轨一列可以找到对应。
所以风是什么,我猜很可能是四时,即四方四风本质是四方四时,在四方风系统中,最早关联的两组就应该是四个方位对四个季节,其它都是在这一组关联的基础上的延申与发展。
四方与四时的对应是通过火星,这颗星也叫商星,这颗星在春天的时候是从东方升起的,在夏天的时候,是位于正南的天上的,在秋天的时候向西方落下,在冬天的时候,已经落入地下,完全看不到。因此古人通过对火星的观察,很容易就把四方与四时进行关联。因此我猜商牛骨上的四风很可能是四时的一种古早的叫法。
现在我们说回来东夷人的文化,我们上文说过,鸟文化很可能是东夷一种更深层文化的表达。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郯子接着说道:“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整理一下如下:
凤鸟氏,历正也。
玄鸟氏,司分者也;
伯赵氏,司至者也;
青鸟氏,司启者也;
丹鸟氏,司闭者也。
除了凤鸟氏历正,这个官位很可能是类似于首相一类的百官之长。后面四鸟则分别司分,司至,司启,司闭。司分,司至已经很熟悉了吧,其实就是尧典中的二分二至。也就是说玄鸟是负责春秋分的官员,伯赵是负责夏冬至的官员。那么司启司闭又是什么呢?我猜如果古人把太阳运行的轨道看作是一个圆环,那么从日升到日落这一段,可能就是启,而从日落到日升的晚上这一段可能就是闭。或者是日升的这一段为启,日落的这一段为闭。所以青鸟与丹鸟很可能也是掌管时间的官员。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东夷文化在鸟文化的表面之中隐藏着更深的一种文化内涵,而这样的深层的文化归结起来其实就是通过对天文星象的观察,总结出来的历法系统。就如前文中说的“凤鸟氏,历正也。”这是个一总官的位置,后面才讲其他官员。也就是说,历正是最大的官,那么历正是什么呢,就是主管历法的官员。也就是说,在那个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普遍处于荒蛮的时期,东夷部落很可能早早就通过天文观察,总起出来了在当时是即为先进的历法系统。那么这个极为先进的历法系统有什么用,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大的重视呢?
毕竟我们今人看来,似乎日历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为什么在上古时代历法那么重要呢?如前文所说,在少昊时期,我们的先民处于新石器时代,那么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磨制石器,而这些石器的出现往往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因此,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一个标志就是,一个是采集狩猎的时代,一个则是进入了农业农耕的时代。在采集狩猎的时代,古人似乎确实不需要太多历法知识,而进入农业时代,则必须有一套相对精准的历法来指导古人进行农业生产。不然农业产量就会难以得到保障。如果历法精准,那么农业生产就能得到保障,那么产出的粮食就会多起来,那么部落里挨饿的人就会少起来,部落人口就会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大部落,甚至由于农业的丰收,很多人得以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手工业。如此一来这个部落逐渐就会成为这一带的经济,文化中心,因为人口远远多于其他部落,所以军队的数量也多,因此往往也会是军事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小部落附属与这个大部落,那么早期国家的雏形就形成了。
因此,如果鸟暗示了东夷文化中的历法文化,那么天降玄鸟以生商,则很可能代表了商的先祖,可能是从东夷部落分出来的一只。因为商文化处处有着鸟文化的痕迹。甚至在部分甲骨中,东夷的夷就是人的本字。因此,东夷部落,与早商部落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不是父系关系,那也很可能是母系关系。考虑到商人把女字放在夷字旁边来表示母亲的姐妹。商人与东夷部落的这种血缘关系很可能类似于姬周与姜羌这样的关系。
23年7曰1日于山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