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寒食与清明之间的陈春与纸透

这个句式,是受my little airport一首歌的标题的影响。虽然这个乐队因为某些原因被消声了,但是这个句式我一直都很喜欢。介于甲与乙之间的丙与丁。甲乙通常是时间或空间,而丙丁或是某种情绪,或是某种状态。

所谓陈春,是对比于青春的词汇。我想说我的青春已经陈了。这么说感觉有点荒诞与冷酷。所以用陈春这个词,既藏掉了冷酷,又不失含蓄与准确。关于陈这个词,就是旧了的意思。说文解字说,陈,宛丘也。宛丘为什么有旧的意思呢。左传,昭公十七年云:陈,太昊之墟也。盖宛丘作为太昊建都的地方,而陈又是以宛丘为中心的太昊后人的国家。通常史记认为陈是因为妫满为舜之后裔而受封,我认为有误。陈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旧的意思,诗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大抵那时的人们也认为太昊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吧。这样说来,我其实挺喜欢陈这个字,藏掉了不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只透了几分旧意出来,待君撷取。

所谓的纸透,就是字面的意思,水润纸透。苏轼说,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他又没有说是什么暗中偷负去。我怀疑他在思春,可是我没有证据,或者是我有证据,但是我假装没有。因为如上文所说,我觉得我的青春都已经陈了,所以当我看到有人在这里明目张胆的思春,我总有些羞愧。至于水润纸透,我也难说到底透了些什么。有些事情毕竟是难以捉摸的。

寒食与清明。寒食与清明其实是不匹配的,就像小三与正房一样。我这里把他们写在一起感觉有些低情商。清明毕竟是名正言顺的二十四节气,是正经节气。而寒食呢,名不正言不顺的。传言寒食源于介子推不仕,死于晋文烧山。这与端午节源自屈原跳江一样,都是谣言。虽然寒食没有编制,总感觉低清明一头,但是寒食是正经节日,有合理的渊源的。中国古人认为火不能常用,如果常用就会有灾害。于是古人会按时去改火。周礼司爟云: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周书月令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月令虽然五行味道太重,但是也强调要多改火。大概在战国汉初时期,改火不是像后来那样一年一次,而是一时一次,四时四改,甚至要多改。按今天眼光去看,古人认为不改火会有灾害无疑是荒谬的,但是钱穆教导我们看历史切不可以以今人的角度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去俯视。我们可以去做一个深度思考,会不会是如果长期不改火,灶台会堆积太多灰尘,这些灰尘是不是会影响健康呢?古人每次改火都要先禁火就是熄灭一切火源。禁火这天由于没有火来加热,所以只能吃冷饭,即所谓食寒食。由于火已经熄灭了,所以古人可以接这个机会好好做个大扫除。这里我猜测汉以前大概是没有火折子这种方便的生活工具的。所以古人改火的时候,重新生火,这个火可能一直不灭,因为生火太不容易了,所以一直火要一直烧着,直到下一次改火。可能很早的时期,是不改火的。那就导致了火灶附件灰尘很多,卫生状况很不好,人们就容易生病。于是古人就总结出经验,长期不改火有灾害。我认为古人的经验是朴素的,虽然说不出原因,但多半都是拿人命填出来的。后来到唐代基本就是寒食节这天开始禁火,清明的时候生新火。

寒食节不是什么好的节日。因为食寒食听起来一股文青味扑面而来,但真要吃上一天冷的,没有什么人会愿意的。大概是吃过亏之后打的一个补丁吧。因此就有一些文艺中年动机不轨,想借着这个由头来搞创作。我也是由于该文艺中年的这个图谋不轨的创造而走近寒食的。

那大概是十多年前的时候,我在北京的一家叫做中国书店的地方,偶然的买了一本寒食帖的字帖。晚上回来经常念着寒食帖睡觉。现在想想真觉得有些神经病。我现在都是刷着手机视频睡得。大概是那个时候智能手机还不流行,我记得我那时还在用一款诺基亚手机。不然的话,我应该也是刷着手机入睡的。总之,大概是自己过的很苦,又遇到了另一个人,写了首诗说自己过的很苦。这不就同病相怜了吗?神经病之所以是神经病是因为当他们过的苦的时候不是想办法让自己过得不苦,而是不断地回味着他的苦,然后拼命地告诉别人,我过得真的很苦。我其实觉得教育部真应该取消化学这种无聊的课,改成幸福学,然后教教学生们,当他们不幸福的时候,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有时候这比什么都重要。总之,那个时候,这个贴就是我睡觉前忆苦思甜的甘蔗渣,每当睡觉前,都要拿出来砸吧两口。思想里大概是抱着那个人的衣袖失声痛哭吧。

很有趣的是,这么多年来,每到寒食节,我想起来都会仿照寒食诗写首小诗。积攒下来,已经好几首了。我找了一下,找到了以下几首,还有一些找不到了。那时候经常随手写在某张废纸的背面。打完飞机之后就不见了。所以很多写过的东西都不见了。好在我其实多半也已经忘记了我曾写过些什么。倒也未觉遗憾。

读右黄州寒食二首 2013-06-19 【50】
秋辞苏州桥,春晚魏公村。叶去叶又出,一年还一年。年年复泥泞,旧愿何必了。
夜宴李太白,惜春右黄州。古人假大块,可以醉浮生。心灰若不死,称尊亦枉然。
阮籍哭途穷,嵇康笑曲已。宋徽念故宫,易安风鹏起,苦雨未经身。帝不如女子。
黄州多阴雨,燕天晴万里。子飞不待风,花间谈狂楚。我生若逢时,门前笑丘可。

读右黄州寒食二首再 2013-06-27 【51】
重阳来北京,今已过端午。旧愿依旧在,春去不复返。路上风真大,举步多艰辛。
天天都苦雨,何处心惘然。但见庄生来,笑我不自在。蝇只争朝夕,鹏举万里可。
昨夜病入梦,摇落三百天。病痛觉梦醒,醒来泪两行。那知病未去,寸风催人瘦。
蝴蝶水钟里,力微负不起。他且哭途穷,我自斩荆棘。青春尚未老,心灰不敢死。

右己亥寒食二两首 2019/4/4

自我来深圳,亦过三寒食。年年寻寒食,寒食不可寻。今年又寒食,南国春已老。
春风伴春雨,褴褛雪堂路。朝暮云泥间,俯仰草木深。云落明月出,北望是黄州。
登州三千里,夷人作越人。归来归来兮,西山若可留。寒枝引惊鹊,天明坠翼鸿。
且进杯中酒,一梦九百天。梦起自明灭,那知病未去。死灰有无中,谈笑了浮生。

右庚子寒食二首 2020-04-04
枝头长夜雨,春来人未知。落花纷飞处,故人惜春时。残夜枕黑雪,苦灯照寒衣。
乱须延旧病,华髪引新疾。梦里黑云压,压醒冷风湿。楚天五万里,知我是寒食。
南国木棉花,北国白玉兰。小园飞红落,天上雪满山。夜里秉烛游,醒来望长安。
涸辙三五天,关山一万年。春风一樽酒,春雨伴君眠。寒食非佳节,若可与君言。

右辛丑寒食二首 2021-04-03
燧人取陈木,句芒驭飞龙。旧火辞旧岁,新炎启新时。曲阜鲁营奄,咸阳秦代周。
周虽非旧邦,奄亦未可亡。旧事三千岁,岁岁念寒食。寒食若来时,一千里黄州。
鸟官居青木,王在大邑商。其命维新时,黄奄皆作夷。四百载黄冈,八百年秦川。
玄鸟领百鸟,而今安在哉?岁月渐流离,春秋亦斑驳。死灰当春泥,飞是满山红。

我又重新读了一遍,基本上前面两首说的是我很痛苦,真的很痛苦,后面两首说的是我以前很痛苦,真的很痛苦,最后一首说的是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但后面几首已经看不到前面几首那种痛苦的嗷嗷叫的情绪了。由此可见,人是不长记性的动物,什么事情,过久了都会忘。

最后一首是写于21年的。那真的是最后一首了,因为这些寒食诗本就是一想到寒食节,就想到了那年淋着苦雨,砸吧着寒食诗睡觉的自己。所以这些寒食诗首首不离苦字。但是最后一首竟然没有苦,去说别的事情了。所以它虽然标着自己是寒食诗,但我认为它已经不是寒食诗了。因为它已经完全没有了那种精神病的灵魂了。大概是那一段时间,我去读了苏轼传,读完之后,就脱粉了。以前不太了解,距离产生美。了解多了,觉得他不就是一个宋代的微博网红嘛。我用我仅有的残存下来的一点点的健康的灵魂觉得他是个神经病。然后就脱粉了。然后在每年的寒食节的时候,我不再会产生像小王子那本书中说的每当你看到一个东西时就会想起一个人的那种羁绊了。另外,现在的我觉得痛点没什么,master liang说了,it’s pain, it’s you; it’s pain, it’s shaolin; it’s pain, it’s gongfu; it’s pain, it’s life。人生就是会痛嘛。痛了之后,你要选择做点事情让自己不再痛下去,还是就像苏轼卧闻海棠花那样,躺在那里细细品味着那独特的痛感,一边流泪,一边继续痛下去。

我作为一名资深神经病,我觉得有时候神经病的痛,他具有一种独特的喜感。他可能某种程度觉得那是一种美。因为人类本能会厌恶丑,遇到丑陋的事情会本能地掩饰。但是这些崇尚痛感美学的神经病不但不掩饰,反而大肆宣扬,就怕别人不知道。而苏轼正是这帮人的宗师。中国文学史上也不都是苏轼这种人,李白就正常多了。人家就该跪跪,该舔舔,该浩然浩然。主打一个收放自如。而苏轼主打一个抽象,不愧是网红鼻祖。

我觉得不论是青年也好,还是陈年也好,找一个好的idol是挺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的本性其实也是挺抽象的,按照理性思维,我们认为人无完人,再伟大的人都有缺点。我们取精去糟就好了。实际上,人们总是喜欢一个人就要喜欢他的全部。甚至连:喜欢一个人,连他的翔都不肯吃,那还叫喜欢吗,连这种抽象的话都有人讲。有人觉得这句话是在调侃,我觉得这是在照妖啊。因为大把人会去吃翔。甚至到了人太多了,翔都不够吃的境地。既然人性就是这么地抽象,我们也不能太扭曲人性,所以我说,不论青年还是陈年,要找一个好的idol,最好他的翔也要好吃,至少吃多了不会让你变成神经病。

最后,

东坡与佛印相诘。
东坡谓佛印曰:某观汝若狗矢。

没错,我们的抽象界鼻祖就是这么地抽象。虽然我认为这本南宋的《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是伪造的。但是你若安好,那我大宋百姓岂会好端端地诬陷你?

25/4/5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