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具闲说

我国上古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分别读作lei3, si4),但是年代过于久远,一众儒生基本只在典籍里阅读过这个词,对于这个词具体指什么,众说纷纭,一派认为耒耜为一种农具,耒为农具的木柄,耜为农具的金属头部。这一派最早似乎是京房提出的。但另一派则认为耒耜为两种农具,耒是耒,耜是耜,耒是头部有尖,方便松土的农具,而耜则是头部宽屏,方便插图的农具。

大抵上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使用比较原始的农器,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就逐渐开始使用效率更高的犁来耕地了,耒耜就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古代典籍上却反复出现耒耜,所以后世儒生不得不研究一下,耒耜到底为何物。

《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然后郑玄注曰:耒,耜之上曲也。这个郑玄就采取了京房的观点,认为耒为耜的木柄。这是给五经做注释的学者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是非常大的。

也是为了这个问题,杨宽与徐中舒争得不可开交。

至于到底是那一派合理,我觉得还是要结合图片才有说服力啊。

下图为某博物馆里的古代农具,正好一对,在我看来,这正好一个是耒一个则是耜。

耒下端有尖锐的木叉,方便深入土中,演化到今天,它的作用我觉得与今天的镢很像,是刨坑松土的工具。

 

这个东西和我一样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应该都不陌生。但是我看淘宝上很多商家竟然将这个镢称之为锄。可能由于锄禾日当午这首诗的作用,大家对锄这个字更熟悉一些吧,事实上,锄是后面这幅图这样的。镢是刨坑的,而锄是锄草的。他们的原型可能都是耒,但是后来随着更细的分工而分化。锄在古代也叫耨(nou4)所谓耨芸就是除草。

下面来谈耜,说文解字 耜,亦作,㭒,臿也。臿就是插,用作金属田器即为锸。其实就是类似于今天我们的铲子的功能,所谓的插地起土是也。简单说耜就是类似于铲子一类的工具,铲子的作用是什么,耜的作用就是什么。按照杨宽的说法,这个耜有很多不同的叫法,臿,锸,钱,铫,铧等等,都是类似于铲子一样的农具。

这里的钱我要解释一下,钱最早就是类似于耜这样的铲土工具,后来可能是由于交易的数量太大,中原国家如周,晋就干脆用钱的造型做货币。按我的猜测,大概是下图的样子,后来钱被用作了货币的名称,原来钱所指代的农具只好改名为铫了。

关于耜,发展到了今天就是铲。但是根据我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经验,我们当地人并不叫铲,而叫锨。可是我又发现在淘宝,万能的淘宝卖家不叫锨而叫锹。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发现,锹与锨的区别似乎在于锹是圆头或尖头,而锨是方头。王祯《农书》说,杴,臿属,但其首方阔,柄无短拐,此与锹臿异也。杴与锨是同字,或者木锨可用杴字,而铁锨则用锨字。

其实以耒耜,即镢锨,为代表的农具,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的农活需求。镢用来刨坑松土,而锨则铲土。按照我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农户家里面最多的农具就是锨,然后就是镢,锄反而只有一两把。因为锄的工作,有时候用锨顺手也能做,只是没有锄高效而已。后来,战国时期出现了效率更高的犁,可以更高效地耕地,于是耒耜就慢慢被遗忘了,只是偶尔有儒生在一些旧的典籍中会遇到,但他们似乎也不太清楚,到底何为耒耜。但是不明白也不影响阅读,总归是一种农具就好。天子亲载耒耜,不过就是天子亲自操作农具的意思吗,即使不了解耒耜为何物,似乎也并不影响阅读。

至于为何天子要亲载耒耜,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24/3/9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