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婚礼》:一场不存在的婚礼

无声的婚礼 豆瓣链接

我一直在想,要怎样唱唱反调。因为我略微有些恼怒,这不是我爱看的电影。本来是拍的好好的一场乡村爱情故事,满了喜庆,欢快,还有一点小俏皮。最后搞成一场莫名其妙的悲剧。

这样说吧,我看够了那些歌功颂德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电影,而那些虽然没有正面歌功颂德,却是通过鞭笞旧社会的阴暗面来达到歌功颂德的目的的电影,其实是和那些歌功颂德的电影是一个德行的。只不过是多拐了一个弯而已。

当然,很多人看了很过瘾,说你看人家时时刻刻都在反思历史,他们可以说我们感想而不敢说,能想而不能说的事情,人家好有勇气,我们呢?

我承认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我们确实没有进行过深刻的反思,但是呢,他们这也叫反思吗,为什么我却觉得这叫鞭尸啊。他反思与揭露,鞭笞的是一个已经不存在了的政权的阴暗面,并不是今天政权的,他有反思过当今普世价值观的阴暗面吗?难道普世价值观的灯塔下全是干干净净的光明与美好,没有杂质与阴影吗。

一个被北约保护的东欧国家今天拍电影来鞭笞当年苏联的邪恶与罪过,这个事情的本质不是有勇气而是在跪舔好吧,你被美国罩着,然后你去骂美国曾经的敌人,这不就是拐个弯的歌功颂德吗。什么是有勇气,是当美国以莫须有的原因而轰炸叙利亚的时候,你敢于站起来说这样做是虚伪与无耻的。你有说过吗,你们的朋友,你们的世界有说过吗?你们的牺牲是牺牲,而其他人的牺牲就不是吗?你们的价值观是价值观,别人的价值观就是野蛮与邪恶吗?

不要再说什么意识形态啦,不要再说什么价值观啦。不要再把这些东西搞到电影里去啦。让电影是电影,政治是政治,纯粹一点,不好吗?

我就是想去看看电影而已,而我看到的是乌烟瘴气与一地鸡毛。

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电影其实挺好的。我猜导演是想一开始欢快喜悦,然后最后搞个大反差,但是最后的婚礼晚宴上的本该有的压抑感并没有被成功的营造出来。那样子就像一个笑惯了的胖子,你突然让他哭,他挤眉弄眼的努力了一会,你发现他还是在笑,他的脸就是一个笑脸,没有痛苦的肌肉记忆。看不到苦相。而最后那个坦克穿墙而入的时候,反而有种魔幻的感觉,即使苏联人再没有人性,要屠杀这些不听话的刁民,那也用不着上坦克的吧。

我反而觉得全剧的高潮在女孩下葬后的那个晚上,当他们看到了女孩的时候,导演突然开始随着背景音乐的鼓点放起了幻灯片。我忽然感受到了一场畅快淋漓的高潮。好像很久之前的猜火车的开场也是用的画外音加幻灯片的手法吧。而且他们一群人在那个灯光昏暗的小屋子里围桌而谈的时候,那个画面非常舒服,而当你把画面定格住,一张一张的放出来,那仿佛是一套叙事油画的组图。从这里完全可以感受得到导演的灵性,这种灵性与前面记者给老妪拍照那一格黑白一格彩色的灵性是相呼应的,也与前面在谷仓的麦粒里做爱,做到高潮时人被麦粒埋住的灵性相呼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很舒服的,最后却被搞的很别扭,很不通畅,实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当然,你说罗马尼亚曾经被苏联凌辱过,难道人家就不能骂骂苏联吗。可以的呀,只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后来发现这么好的一个电影却是用来骂苏联的一个道具,我觉得很失望。就像我遇到了一个美女,刚有了几分好感,忽然发现她和我说话就是想找个人听她吐槽她的前男友的感觉一样。

略微有些失望,所以我也忍不住吐了几句槽。

还有,为了呼应主题,要再加上这一段,这场婚礼其实是不存在的,过去没有存在过,希望以后的将来,也不要存在。既然今天还不错,那不如就且行且珍惜。不要让一场不存在的婚礼,败坏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兴致。

5月19日

滚动至顶部